2020年10月12日,和静茶修学堂第120期《泡好·喝懂一杯中国茶》一阶班正式结业。
120期泡好喝懂一阶,对于小编我来说,意义非凡,从课程的旁观者,到真实的践行者,真正融入其中,才知道何处令人动容,亦是刚刚领会茶修的深意。
但我无需因从前的混沌而神伤,如萍萍老师的比喻:“一个班级,便如拼配的大红袍,中正平和”。
所有同修,在这个时空中,皆是无可拣选的,感受当下,一切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。
刘静是来自辽宁的同修,曾是国家一级运动员。
十八岁时,在她每天训练经行的路上,和静园茶楼是令人心向往之的美丽风景,她于是与茶、与和静结缘。
她说自己的心中,一直有一个遗憾:因为年少时忙于训练,她落下了不少的文化课。虽然这些年多有弥补,但在文化知识的方面还是有些不自信。
于是她来到了北京和静茶修学堂,不远千里,来赴此约。
在学堂,借助共修的能量,刘静在学习的同时打开自我,真诚的面对不足与困惑。她说,她还继续报名了讲师班,在这样一个能量场中学习,她受益匪浅。
于茶人,一颗平常心平等心对待生活,十分必要。而自以为无知的空杯心态,更是需要充分的自视才能修得的。其实,在文化上略欠一些又如何呢?术业有专攻,闻道有先后。就如班级中的同修们,虽年龄相差许多,但此刻同坐在教室中,便是不可辩驳的平等。
来自昆明的晗仰,是一位很成功的茶人——所做的茶远销海外,名利于她,皆是无缺的。但如此优秀的她,却觉得自己陷入了一种进无可进的瓶颈。
于是,她以空杯心态来到学堂学习,寻求生命成长的新可能性。
分享时她说,来到这里,才发现自己做茶多年,仍是小白。这样的谦虚,方能体现出心灵的强大。“克鲁格认知曲线”告诉我们,人的自信随着认知增长,会经历“愚昧山峰”和“绝望之谷”——正如晗仰如今的空杯心态。越过山谷,认知会渐入“开悟之坡”,这正是她即将达到的。
优秀的人不会停止进步,而茶修,正是生命成长的方便法门。愿她在未来的日子里,继续践行茶修,寻得更加优秀的自我。
班长晓桐是来自北京的同修——一位身材娇小,声音甜美的女生。正如她的形象,她也自言自己是害羞体质,但她最终报名成为了120期的班长。她说,自己在学堂,修得了“绽放”。
正如花的芽苞初展,此前的美丽,存于心而无人知。茶修既是要修得为人的通透,则必须能将生命的鲜活展示出来。晓桐于是勇敢的挑战了一把,报名班长,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。
有心的班长,还送给了大家每人一份礼物——写有各自名字的漳平水仙一包。上面的毛笔字,班长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写完。精致的字体,就如班长本人,含蓄美丽。
感谢班长的礼物,这同时也是“绽放”的鲜活例子。祝贺她,在学堂勇于迈出了打开自我的这一步。
最后,说说我的感想吧。
从第一日的昏昏欲睡,到第二日的逐渐静定从容,这是融入的过程。
第三日,在感动中悦纳原本不爱的普洱,品味从前未捕捉到的观音韵,我忽然领会了一丝茶修的本质——原来行过后,再回望,从前听过却未理解的道理,便会通透澄明的现于心中,如同多年未见的老友。
第四日,我已经充分的喜悦了,但我不再愿意谈玄。一次真实不虚的体验,胜过无数文字。
希望每一位同修,都能在这里寻得所需。感激的话已不能说出口,着一次的美好体验,诸位同修缺一不可!如刘静老师的早早结缘,晗仰老师的寻求突破,胡铃老师因传播茶修而来,军英老师线上偶遇茶修......每个人都在因缘聚合之下而相聚于此,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。
感恩遇见!